首页

SM视频网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25 18:12:12 作者:好评中国丨守护“千年瑰宝”,传承灿烂文明 浏览量:19638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洛阳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彰显了对中华文明瑰宝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发展的关切。龙门石窟,这座镌刻在崖壁上的艺术丰碑,穿越千年风雨,承载着厚重历史,生动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包容与自信。

  多元融合,见证文明交流互鉴。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多朝营建,是丝路古道上的文化明珠。这里,既有北魏“秀骨清像”的飘逸,又有唐代丰腴之美的雍容,展现中国石刻艺术演变。石窟中诸多西方特色装饰纹样,融会河西文化、鲜卑文化、中原文化等多重元素,见证着东西方文明、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石窟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并不断传承,彰显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龙门石窟以石为媒,铭刻下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是中华文明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有力见证。

  传承创新,焕发文化时代生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国在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成效显著。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创残损文物虚拟复原及流散文物虚拟复位新模式,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搭建三维数据库、创新展陈方式、打造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打开“云上龙门”小程序,足不出户领略石窟之美;伎乐飞天“动起来”,北魏乐舞盛景重现。从物质到精神,龙门石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自信,筑牢民族精神根基。龙门石窟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经风霜而神韵不减,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独特精神标识。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还是当下国际性展陈与文化对话日益频繁,中华文明始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不同文明。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文化“新三样”走俏海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愈发深沉厚重。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

  龙门石窟,是历史的馈赠,是文明的丰碑。它诉说着过去,启迪着当下,昭示着未来。在新时代,我们当牢记嘱托,守护好这一瑰宝,让古老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奋战120天夺取夏收粮油丰收行动

在61家实习企业中,科技类占40%,如腾讯的产品运营、敦泰电子的数字IC设计、喜德盛自行车的结构工程师等;金融类占26%,如工商银行的客服经理、福田引导基金的投后管理岗等;专业服务类11%,如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实习生,中银-力图-方氏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等。

塞拉利昂总统比奥将访华 中方介绍此访安排和期待

近日,记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安康社区的广场上看到,十几位老人身着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伴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广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数读深改丨逐“绿”而行 这组数据见证生态发展奇迹

“圆梦计划”为29对老人拍完婚纱照后,徐彤晨在网上到处找距离丹寨较近的网店打印照片。她下单后又拼命催老板发货,终于赶在离开丹寨的前一天收到照片。12寸的照片加了塑封,他们又给6寸照片配上网购的相框。住得近的老人,他们亲手送到老人家里。家远的,就委托团丹寨县委转交。

2024“智汇拉萨 共创未来”人才周活动在拉萨开幕

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学习的近两年时间里,邓善杏深刻领悟到何为医者仁心,感受到中国医院的人性化,也赞叹于医院在数字化、智慧化和国际化方面的发展。近日,记者走近邓善杏,了解其在中国学医的故事。

吉林天桥岭林区首次拍到中华秋沙鸭

漫步在“中国黄酒之都”绍兴大街小巷,可见黄酒消费个性化、多元化趋势。除了黄酒咖啡、黄酒奶茶、气泡黄酒等衍生品,主打“沉浸式”的黄酒酒吧、慢酒馆接连出圈,吸引八方游客。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